盲道是城市里最基础的无障碍设施,但实际生活中,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见过有盲人在盲道上行走,盲道经常被摊贩、车辆占用;或者是盲道的设计不合理,经常回出现死胡同的现象。同时,无障碍厕所、无障碍电梯、无障碍坡道等一些无障碍设施或被占用,或“基本没人用”。
是什么挡住了残障人士出行的脚步?
无障碍设施
调研发现,主要原因有二:一是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上不够全面。以地铁站中的盲道为例,它的作用应该是为盲人乘坐地铁提供信息。但目前盲道不能起到这个作用,盲人走在盲道上就像走在一个没有任何路标的马路上一样,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处。又如为盲人专门设计的手机,有些因为盲人看不见就设计成没有屏幕的,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,一旦盲人需要他人帮助,这样的手机别人是用不了的。二是社会对残障人士的“平视”不足。有时候残障人士出门在外,会感受到周围异样的目光,无论是“歧视”的眼神还是“怜悯”的目光,实质上都是对残障人士造成了隔离和排斥。残障人士真正需要的,是社会的平视。
如何让特殊人群更好的融入生活,享受文明的成果,我们要完善社会的物质环境,同时也要改变人们的态度。建议如下:
一是明示指引标识,保证设施正常运行。在公共场所,无障碍设施的标识系统需要改进,明示无障碍通道、无障碍卫生间的指引标识,并增加盲文,为失聪的人提供字幕。同时,对无障碍设施经常性的维护也应该列入整个物业管理。
二是专业化设计,保证设施使用效率。无障碍设施应普及所有公共场所,同时也要考虑残障人士的心理感受,不要建得偏僻隐蔽的地方,这样会让残障人士造成一种疏离感。要请专业人士设计更便于出行的无障碍设施,例如无障碍电梯、无障碍升降平台、残疾人升降平台等,让腿脚受伤的人、推婴儿车的妈妈、腿脚不便的老人等能方便所有人,不仅是残障人士。
三是加强宣传教育,强化设施监管。招募高校或者社会志愿者,可以在公交车站等地方安排义工、志愿者,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帮助。出台相关文件,提供法律保障,确保设施完好、不被强行占用。
四是专业社工介入,用社会工作法开展工作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倡导、去教育,做特殊人群的启蒙和支持。帮助特殊人群接纳、自我认同然后相信自己。